第187章 业界力挺(2 / 2)

艺术走不进大众中去,那还叫艺术么?

……

任何试图阻碍京剧改革的声音,都是将京剧赶入棺材的行为!与时俱进,国家的政策和法律都不停修改,京剧不改?!……

……”

老先生越说越激动,越说话越多,听得俞娅直皱眉,这都说哪去了,不是说谈谈“三大表演艺术”么,怎么谈到了京剧改革了?可能真是爱之深恨之切啊!

李薇康谈到京剧的痛处便完全停不下来了,连特殊时期的事情都谈起来了:“那些搞戏改的用自然主义的方法和话剧那一套来要求京剧,简直可笑。说什么云手、卧鱼、鹞子翻身、蹉步都是形式主义,坑人啊!……

黄佐临先生就是在这一时期写了《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为的是区分写实写意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演风格,以保护京剧。没想到在20年后竟被曲解成了‘世界三大表演艺术’,更没想到还印入了教科书。

滑天下之大稽啊!

……”

舞台一角,宋东捂额,“这先生好能说啊,义愤填膺的,咱也不好打断老人家。”

老孔道:“后期剪吧。”

“你觉得剪成什么程度好?”

“呃,就剪成俞总的风格就行了。”

“那可能这段慷慨陈词就只剩下一句话了——李礼是正确的。”

这二人正抱团偷笑的时候,他们背后一道阴柔的目光正在冷冷地盯着他们。

……

老先生终于发泄完心中的愤懑和对京剧存亡的担忧了,此时已经足足过去了10多分钟。

观众们奉献上了一番热烈的掌声,因为老先生的正直、开明和对艺术的真知灼见,也潜在着为李礼叫好。

掌声渐息后,三位导师依次表明自己的态度。

章紫怡率先道:“网络上关于‘三大表演艺术’的争吵,我表示难以理解。我在中戏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特意跟我们纠正了书中的这一谬论!”

徐征也道:“关于李礼昨天在艺术学院的演讲,我也看了流传在网络上的录像,我特别喜欢李礼给十几本教材挑错的那一段。

我想说,那一片段李礼挑出的错误的确是错误,李礼是对的!李礼是对的这没什么了不起,我觉得最了不起的地方是,李礼如何在举手投足间,一番笑谈着就分别从每一本书里都挑出了错误?

我对此表示无法理解,我不相信任何人能如李礼一般那么随手一翻就发现教科书中的问题,我的智力不允许我理解,除非如网友们说的,李礼,你们是不是彩排好的啊?那这演技就厉害了,你真是演员哈!”

观众们笑声中,章紫怡得意地道:“我昨天下午亲眼见证的。”

“亲眼见证?”徐征疑惑地问。

“对啊,我去吉森艺术学院看李礼演讲了啊!”

观众们不禁又是一阵叹息,让著名国际影星亲自去学校看一个新生代演员的演讲,这是什么待遇啊,绝对是真爱啊!这得把李礼喜欢成什么样子?

这时温暖问道:“那关于三大表演体系——”

徐征:“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我的智力不允许我和那些力挺‘三大’的网友解释什么,我希望李礼也对此保持缄默。”

撒贝凝又问张嘉一:“嘉一老师,您怎么看?”

“我就一句话,你们所质疑的这个人,他可能比我们在座这三位导师的见识都广阔,起码,我们就不清楚布莱希特的一些剧本是有人代笔的。你们知道么?”

徐征和章紫怡纷纷摇了摇头。

“你看,怎么样!”张嘉一双手一摊,“毫不夸张地说,这三个多月的接触下来,以我对李礼的了解,他完全可以取代我,坐在我的这个位子上!”

演播厅内瞬间“嗡”地一声,大家全都激动地议论起来了:

“这评价也太高了吧?”

“李礼坐导师的位子?这个有点儿扯了!李礼有这个资历坐么?”

“资历的确是没有,太年轻还没有作品,但实力应该是够了。”

“过誉了,不过也就李礼有这个资格过誉?!”

“是否过誉,对于李礼来说就是一部作品的事儿,李礼只要有一部爆款作品获得个最佳男主角之类的,那坐在导师的位子上就没有任何争议了。”

“是啊,哪哪都牛逼,就差个人作品了。”

……

撒贝凝道:“下面掌声有请李礼上台!”

听着电视中浓烈的掌声,李礼只好起身准备登台,他心里纳闷:现在不应该是徐征组的打分阶段么,怎么围绕着自己展开了?

走上舞台,迎着观众们的掌声,李礼微微欠身,这时就听张嘉一问道:“李礼,所谓的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布莱希特代笔门,是怎么回事儿?”

三位导师以及陈楷歌导演,包括专家团队所有人,全都目不转睛地望向了李礼,关于这件事大家明显不清楚。

李礼道:“其实所谓的布莱希特的一部分作品是情妇、朋友的代笔,这个信息并不太靠谱。我在今早发布的《关于“世界三大表演体系”谬论的若干点辩驳》中,对这一点标注了‘高度存疑’四个字。

这个说法其实来源于美国作家的《布莱希特传记》,但这本书有猎奇倾向,很多东西不靠谱,不可全信。而且布莱希特的一些作品本身就是联合署名的。”

陈楷歌问道:“美国作家?不是德国索恩系列图书么?”

李礼摇了摇头,“不是那本,是美国一个不太知名的作家写的。”

陈楷歌很好奇,“我对布莱希特挺感兴趣的,一直在研究,但你说的美国人出的这本书我怎么没看到?”

“呃……”李礼猜测了一下,“估计是因为刚出版不久,国内还没有汉译本的原因?”

全场观众瞬间无语,合着就你读书多呗?合着就你能读原著呗?

陈楷歌大喜:“你还看英文原著啊?你读书真广啊!”

章紫怡笑道:“他可能还看挪威原著呢!”

李礼双手猛摆:“我真不会挪威语!”

不会挪威语这件事,李礼已经解释很多遍了,可就是没几个人信啊!

李礼余光看到了徐征战队的三位队员,他们正百无聊赖地等着打分呢,可眼前发生的一切,和他们没关系,本来这是他们的时段,结果反而被晾到一边了,他们除了保持沉默外,只能保持沉默。可能自知收视率也没在他们身上。

李礼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喧宾夺主了?

陈楷歌拍手称赞:“我一直认为,一个真正的演员,拼到最后一定拼的是内在。我希望当下的所有年轻演员,都要多读书多看报,来尽可能地丰富自己。

李礼,就是年青一代演员的优秀榜样!”

一阵掌声中,李礼有些惭愧地低下了头,“最近这一个月,我只读了30来本书,真承受不了如此的赞美啊!”

咦!

观众们倒声一片!

徐征嘟囔着嘴:“我最近一年也没读30本书!”

张嘉一挠了挠头:“最近一周我连一本书都没看完,太忙了。”

章紫怡没说话,没敢说话。

“其实我……”李礼吞吞吐吐地把话憋回去了,他想说的是——其实我平常一周就看30本书的!最近一个月看的真的少了。

但自己刚刚说一个月30本都让大家觉得有炫耀之嫌疑了,所以正常的读书量他没敢说,怕被喷。

温暖这时道:“可能各位老师有所不知,正常情况下,30本书只是李礼一周的阅读量,他最近真的有些懒惰了!”

现场惊呼声中,李礼惊讶地望着温暖。

陈楷歌充满疑问:“一周30本,一天4本?怎么可能?”

温暖解释:“他的阅读速度和咱们有些差别,咱们是按行看,他可能是按页看。”

陈楷歌举手投降,“好吧好吧!这个节目我再也不来了,太受挫了。”

徐征道:“事实证明啊,一篇古文中说一个帝王的孩子能一目十行,这绝对是客观存在的,哪个皇帝孩子我倒是忘记了。”

李礼道:“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三儿子萧纲,出自《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其实这个成语真正成型是在宋代的刘克庄《杂纪六言五首》中,‘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对了,包括——”

“闭嘴!”徐征、张嘉一竟然一口同声道。

章紫怡笑道:“又受打击啦!”</content>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