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重阳,菊花肆意绽放,漫山遍野相互争艳。
荀易心中触动,自然而然想起秋华抱日的修炼法门。
荀昙曾交给自家哥哥十二花律的运用法门,但荀易除却将朔桃醉春掌控外,唯有木樨揽月在月神帮助下领悟。如今来到秋华山庄,荀易突然有了个念头。或许,自己领悟第三招花律招数就应在此地。
牵马走上山坡叫门。
一女童出来迎接,见荀易后女童惊讶:易哥哥?
这女童是老太傅孙女,今年十岁出头。
连忙将荀易请进去,荀易将事先打包的玩具零食送她,自行在仆人带领下前去拜见恩师。
陶老太傅精神抖擞,正在书房和两个学生讨论典籍。忽闻荀易到来,对二人笑道:你二人不是不信他参悟文道,如今他来见我,你等自可一试。
荀易这两位师兄年纪三十有余,也曾参加科举获取名次』过后来弃官离去,在大江南北游历学习文道。
二人这些年努力钻研亦不过墨意经纶层次。可前些天冯老先生送来书信,直接点明荀易如今的文道层次,老太傅不觉大为惊讶,两个学生更不相信自己这位笑弟有这般能耐。
师兄弟二人合计一番,其中一人提笔泼墨,墨色文气腾空绕体,一片金光转眼间出现在书房之外。
秋菊盈园,金盏碧叶,亭亭卓立。
荀易刚来书房院落,顿时停下脚步。
旁边仆人不明所以:荀公子,怎么不走了?老爷就在书房。
除却老师外,我哪位师兄在此?仆人看不见,但在荀易面前,有人以文气幻化金菊挡在书房之前。
老太傅年纪大,早不收门徒,若非荀易有祖父的人情,老太傅也不愿意收他。现在,老太傅都是让其门下学生代为照顾,收再传门生。
所以,秋华三十子都是荀易的师兄。这些师兄有人在朝为官,有人在外游学,有人建立书院教导教化百姓,有人则前往其他国度进行文道更高层次的修业。
季仁先生和曹义先生昨日前来拜见老爷。
他俩?荀易见过这两个师兄。
季仁学习仁道,以仁为核心,传承孝悌义礼智信勇,唯独没有忠。他蔑视王法,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因此当年在朝中被人打压,最后撵出庙堂在外游学进修。
曹义善丹青,和张清文类似,是大周有数的丹青高手。寄情于山水之间,逍遥放纵,自然而然参悟文道真谛。
荀易思忖一番:前些日子不好麻烦张大哥,不如请师兄帮忙看看?他手中那卷山鬼图失去画痕,本想找丹青大家逊位。可张清文刚刚痊愈,不便操劳。荀易读懂气氛,也没敢打扰。
而今自家师兄同样是丹青高手,可请他帮自己开解。
走入院落,荀易看出庭院中的药盏金菊乃曹义手笔。想了想,轻吟古诗: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青光散开,如斑斑点点打落花枝。
金盏垂头,碧叶羞拢,自行开出一条大路让荀易大步来到书房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