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
有人来写信的时候她就写,没人来写信她就安安静静地趴在长桌的角落里练字。
偶尔工会忙起来,她就悄悄地打扫一下卫生,或者给他们倒点水晾着。
一天下来,就有人笑称周小安是“工会编外干事”了。
第二天一早,周小安早早来报道,打扫卫生,打开水,然后就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练字。
这样持续了两天,再有工人来写信,已经直接去找周小安了。
看着耐心听着食堂大妈啰嗦了好半天儿媳妇不孝顺儿子忘本,还能耐心地问“那这个月给孙子寄多少粮票”的周小安,蒋主席若有所思地问劳大姐:
“周小安是不是假要满了?她胳膊好了吗?选煤组最近工作重,壮小伙子都累得受不住,她回去能行吗?”
劳大姐眼睛一亮,“您看看她那小身板儿,肯定受不住啊!这要是回去了,不出仨月,肯定又得累病了!到时候能不能恢复过来就不好说了!
老将,你看看这孩子,多懂事儿勤快,还聪明上进,咱们做了这么多年工会工作,这样的遇见过几个?咱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么好的孩子给毁了,国家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咱得帮帮她!”
周小安不知道这段对话,她只是发现给食堂吴大妈写完信,中午打粥的时候,大师傅的勺子一个深深的探底,她那份粥就明显比别人稠了不少,也多了不少。
周小安知恩图报,吃完午饭就拿着一罐头瓶酸辣萝卜干去找吴大妈,请她尝尝家里老人腌的咸菜。
那位打粥的大师傅笑眯眯地看着她,“小周啊,明天帮我也写封信!”
吴大妈回来就亮开嗓子宣传了,工会那位小周同志,为人特别和气,特别有耐心!工作还认真负责!
这是第一个听她讲完家里乱七八糟事儿的文化人,写完信还给她念了一遍,说不满意还可以改!
以前的干事,仗着是自个有文化,架子老大不说,写完信他给写了些啥都不让你知道,一问就不耐烦,哪会给你念,更别说给你改了!
吴大妈心里舒坦,怎么看周小安怎么顺眼,跟今天打饭的几位师傅都打招呼了,那孩子瘦,大家手松松,都给照顾着点儿!
周小安送来的那瓶咸菜更是给她加分,连平时总板着脸的食堂主管兼总掌勺的方大头都闻着味儿凑过来尝尝,在周小安答应给他要腌菜方子以后,方大头对大家给周小安打饭时手松松就更是视而不见了。
周小安终于不只是那个结婚三个月还是黄花大姑娘,想回去过日子被婆婆小姑子一番虐待的新闻人物了,终于有工友在路上遇见她会笑着跟她打招呼,而不是看什么奇闻怪谈一样对她指指点点。
在工会里也越混越熟悉,一开始他们开会的时候周小安还会避出去,后来蒋主席都不让她走了,“去那边办公桌上写字,我们一会就完事儿,哪能占了你的地方还把你撵出去的道理!”